520 · 专家观点 | 贫穷激发了想象力:《何以为家》观感

首页    04 活动信息    520社会责任日    520 · 专家观点 | 贫穷激发了想象力:《何以为家》观感

微信首图.gif

 

最近两年,网络流行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我其实一直不赞同,但要说贫穷激发了想象力,似乎也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看过《何以为家》的电影,我想说,贫穷或极度贫穷不仅不会限制想象力,恰恰相反,它可能还是穷人异乎寻常想象力的源泉。

 

你听说过,一个极度贫穷的12岁孩子,向法庭起诉父母不该生他吗?不,更准确的说,是这个孩子认为,没有能力和责任心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这是他对所有父母天真,而又发自肺腑的希望。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650.jpg

 

《何以为家》描写的是黎巴嫩贫民窟里的非法难民的故事,主角就是这个12岁的小男孩赞恩,他是随家人从叙利亚逃到黎巴嫩的,是这个有着7个孩子家庭里的老二,影片一开始即是他在法庭上,起诉他的父母,痛苦迷茫的父母实在不能理解,为何儿子要告他们。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657.jpg

 

很快镜头就拉到了贝鲁特的一个肮脏、破烂的街头,一群小男孩,举着木头做的冲锋枪等武器,嘴里还叼着香烟,打打闹闹,追追杀杀,但大提琴配乐声却似有点不协调地舒展着,快乐着,不得不说,音乐相当优美,让人想起了《三块广告牌》的开头。但毫无疑问,高雅舒缓的音乐,遮挡不住的是黎巴嫩当下棘手的叙利亚难民等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01.jpg

 

赞恩是这部片子里的绝对主角,不知自己出生年月,不会看书写字的赞恩,却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劳动力。瘦得如豆芽的他,要去房东家的小卖铺打工,要去搬运比自己体型还大的煤气罐,运送各种货物,还要为父母制毒去药店撒谎买违禁药,还要带弟弟妹妹。贫穷和生活的重担,让这个营养不良,个子矮小的孩子过早地承担了大人的担子,最有意思,也是片中黑幽默的桥段,就是他发现11岁的妹妹初潮后,带她去公共卫生间,用自己的上衣当卫生巾,还给妹妹洗裤衩,为妹妹去偷东西,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对于观众而言,也非常能理解接受。特别是他从家中出走,独自带着一个黑人妇女孩子时的所有偷拿骗抢。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05.jpg

 

这其实还不只是非法难民导致的贫穷问题,或叫社会结构性问题,老的电影如印度的《流浪者》,中国的《马路天使》《三毛流浪记》等,近期的如日本电影《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导演并没有在片子里谈到任何制度或政治问题,但看过的观众,对导致贫穷的社会根源是有判断的。

 

既然贫穷不能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改变,于是生存的手段就被这些最底层的人们,奇迹般地创造出来了。

 

《何以为家》里的赞恩一家,最主要的赚钱方式恐怕就是制毒和制作所谓的甜水饮料了,他们把偷来或是其他什么途径找来的处方纸写上违禁药品,让赞恩这个浑身脏兮兮,人头还没有柜台高的孩子去药店买药,还谎称是母亲肚子做手术,爸爸要出去挣钱的借口,于是由他这个小孩来买药。我相信,其实药店的人是知道的,但只是睁眼闭眼吧,于是,这样屡屡得逞的办法,使得他的家庭制毒车间得以运行下去。而所谓的制毒工序,说起来让人不得不赞叹贫穷激发的想象力:赞恩买回来的违禁药,被碾压后,倒入大盆子的水里,搅拌融化后,把衣服浸泡在水里,晾干后再将衣服拿到赞恩哥哥呆的监狱里,在监狱里再把衣服浸泡,变成了毒品饮料,难怪在影片里,观众会看到监狱窗户外,挂满了衣服这道奇特的风景。当然,我必须指出,这么说绝非是赞成他们制毒,这也只是那些连身份证明,或合法证件都没有的难民不得已的生存方式了。

 

这还是黎巴嫩难民的生存手段,即便是日本这样超级发达的国家里,不也存在像《小偷家族》那样的“家庭”和生存方式吗?!

 

《小偷家族》里的奶奶因为害怕孤独离去,收养了柴田治。治没有固定工作,要说工作恐怕是带“儿子”去超市偷东西,电影一开始就是这父子俩配合精湛的扒窃秀,让人看了即为父子俩的“手艺”感叹,也为这样的不齿行为而略显不解。老奶奶为了养活一大家人,不仅骗养老金,甚至还定期去前夫的儿子家拜访,骗点赡养费。老奶奶前夫的孙女,正值芳华,却在风俗店靠色相挣钱。治的妻子曾经也是靠偷窃养家,在丈夫把受虐待的邻居小女孩带回家时,开始不能接受,但看到小女孩的伤痕后,毅然而然当起了妈妈的角色。这个谁跟谁都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却互相关爱,生活充满了温暖,当然影片的深刻意义,其实观众一看就能辨别的。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09.jpg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13.jpg

 

关于贫穷与想象力的例子,也许还有古巴,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

 

2017年夏季,我利用十来天的时间造访了这个曾经也是同志加兄弟的国家。为了充分体验百姓生活,我选择的是当地人自家的民宿。古巴几乎所有的城市里,建筑物都是破败的,尽管它们看上去五颜六色,但是住到民宿后,还是会发现房屋的老旧。但我仔细观察,发现古巴人民,真是发挥了很好的想象力。古巴是个紧靠加勒比海的热带国家,气温非常高,因此百姓的家庭充分利用了房子结构的特点来驱暑,他们的房子大多是几层小楼,但房间高度都非常高,这样相对不闷热。楼顶大多有大铁桶储水,因为很多城市经常停水,这也成了电视天线的家。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16.jpg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19.jpg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23.jpg

 

因为贫穷,老百姓苦中求乐,激发了不少的创造力,比如街边壁画非常醒目耀眼,一些生活废品还被制作成了造型奇异的雕塑,让人不禁驻足观看。记得在一家中餐馆听老板说,经常运送食物的列车,特别是肉类,一趟列车1/4甚至一半会莫名其妙地就没了,有关部门根本就找不到偷窃者,政府恐怕也懒得去找,睁眼闭眼也许就是极度贫穷现状下的“政治正确”了。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26.jpg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31.jpg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35.jpg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39.jpg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44.jpg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48.jpg

(古巴街头艺术作品还曾经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巡展过)

 

就像《何以为家》的赞恩一家,父母不仅制毒,还根本不管孩子,把孩子的脚拴上铁链,任其哭闹,家里所有孩子都睡在地上的毯子上,横七竖八的,但这对夫妻却仍然不断地生孩子,女孩到了“开花”的季节,就把她卖给人家,好换钱养家,或继续造人。正如母亲在法庭上对控方律师说的:“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还敢批评我?你有什么权利批评我,你有我这种处境吗?你永远不会,因为你活不下去,你连做噩梦都活不下去,换成你是我,你早就已经上吊自杀了。为了让孩子活下去,我愿意犯下千种罪,他们是我的孩子,没人有权批评我,我是我自己的法官。”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52.jpg

 

这虽然是浑话,但也不得不说,可能也是情由之一吧,他们没有文化,没有身份,而女儿正是因为没有合法身份,却在怀孕两三个月的大出血后,不能上医院治疗而悲惨离世。

 

而对于造成女孩去世的间接责任人,女孩的丈夫,小卖铺老板的儿子,在法庭上这样说道:“我不知道她会因此而死,周围很多女孩这个年龄已经结婚,我继母也是这样年纪轻轻结婚的,她就在这里,活得好好的。”看了这样的话语,这样的理由,观众又能说什么呢。理性而略带冷漠地看,也许正如女孩父亲说的,“这是为了让她摆脱痛苦,和我在一起,她没有希望,她连睡觉的床都没有,吃的喝的都不够,也不能洗澡,电视也看不上。我对自己说,嫁了她,起码能有大床睡,真正的床,有毯子的床。”

 

这是最朴素的,几乎是动物本能的答案,但可能还有黎巴嫩社会文化土壤的原因,就像影片末尾时,母亲去监狱看赞恩,也许是安慰赞恩对他妹妹的深深内疚和怀念,因为赞恩差一点就带妹妹离家出走,只是晚了一步被父母强行送到了夫家;还也许是他在离家出走的日子里经历了更多更苦的磨难,他才从生活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才提刀伤人,才被他母亲那句,我肚子里又有了一个,可以代替你妹妹,从而最终使得赞恩愤而扔掉母亲带来的食物,并决定起诉父母生了他。这样的决定,对于一个12岁的贫穷孩子而言,不仅是反抗,是醒悟,还是一种对具有和他及兄弟姐妹同样命运的孩子的悲悯,这不仅是一种被苦难所激发的创造力,更是难得的悲天悯人的胸怀,也是给观众以最大感染和记忆,抑或启迪的核心人物和行动。从这个角度看,观众也是被贫穷激发了想象力,同情心和反思力。

 

其实,《何以为家》的情况尽管发生在难民问题严重的黎巴嫩,一个战乱频发的地区和社会,但关于贫穷,还有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社会问题,其实在我们这片国土不仅过去有,当下也依然存在。特别是对那些自然条件差,远离发达地区的贫困山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个问题是非常现实而又棘手的。其实,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进行了相当力量的援助,包括人力和物力,但现实的困境是,有时国家政策并不凑效,因为文化、教育和宗教问题,医疗水平和避孕手段,以及迫切的现实问题等,都是阻碍和影响人口优生优育的阻力。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55.jpg

 

微信图片_20190619094759.jpg

 

而往往,我们过去的宣传手法大多老旧僵硬,不太容易被人接受。《何以为家》里丝毫没有提及战争问题、制度问题、政治和军事问题,而只是像纪录片一样地真实记录了一个7个孩子大家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以及贫民窟的现状,这样的宣传是令人很容易接受的,也令人思考,更容易让观众抓到问题的实质。

 

《何以为家》看得让人心痛,怜悯,但更让人冷静思考。感谢当下电影主管部门能够进口题材多样的艺术作品,这也是我们文化宣传部门的进步!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2019年6月19日 00:0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