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浪专访Vol4. 具有资深CSR经验的她如何与商道共同「造浪」?

首页    01 商道观点    [1] 商道观点    造浪专访Vol4. 具有资深CSR经验的她如何与商道共同「造浪」?

郎华

商道纵横北京合伙人

作为新进入商道纵横合伙人之一的她,以Fancy为核心理念,希望通过努力,让社会议题更生动有趣,并与大众的兴趣产生共鸣!

此篇造浪专访让我们来到华北,让我们看看商道纵横北京合伙人郎华,她的“造浪”历程——

 


 

在商道纵横一晃就是快4年半的时间。说实话,2016年决定来商道纵横做合伙人的时候,我并没有长期的规划,只是在上一份工作中遇到了职业的瓶颈,想找到一些新的突破点。商道纵横在当时是最理想的一个选择,职业没有中断,借助平台创业,也算是自己给自己当老板,唯一需要考虑的是业务哪里来,当然这也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没有业务就没有收入、没有团队,就是外部不给你压力,自己也呆不下了去了。

 

来商道纵横之前,在沃尔玛做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再之前在全球知名的公关公司博雅、罗德都任职过。特别是在罗德,我带领的全公关行业唯一的企业社会责任团队在当时还拿到了国际公关协会的年度最佳团队奖。我自以为是地认为,以我多年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从业经历和人脉,很快找到一些生意应该还是有保障的。事实证明,我确实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市场的需求,第一次创业的我刚刚开始还有点摸不清头脑,可能也是因为没有想那么多,才少了些顾虑,凭着一腔热血活下来了,目前应该也是商道新进入的合伙人中发展的最迅速的。

 

刚加入商道的时候,我需要在商道的业务中找到自己差异化定位,既不能与现有的业务冲突,还能为商道带来新的业务方向。以往的职业经历告诉我,企业越来越需要专业的CSR传播,而专业的CSR传播既需要懂议题,了解企业的战略格局,还要懂传播,让CSR有力地支撑品牌声誉,从而让品牌获得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认可与信任。而对于NGO来说,也需要面向更广泛的公众传播社会议题,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社会公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CSR、公益议题传播都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值得一试。

 

定位也许还算精准,但实际落实下来其实并不容易。第一个问题是,没有企业觉得商道可以做传播,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谁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客户。其次,商道员工之前欠缺传播背景的,需要重新思考团队的知识架构。第三个,如何找到一个落点,能够推出CSR传播的服务。第四个,如何制定更灵活的业务组合,满足客户多元的需求。

 

逐渐地,在议题上,我们越来越聚焦于可持续消费、性别平等、营养健康,面向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从战略咨询到影响力传播多元化的服务。我们的团队一直以Fancy为核心理念,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社会议题更有趣,更生动,并与大众的兴趣产生共鸣,而企业也可以因为在社会议题中的投入而获得社会认可与商业回报。

 

在过去的几年,我们联手界面新闻持续开展可持续消费的研究,并推出四版《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在联合国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十年框架下,我们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开发了《中国零售行业可持续消费指引》;我们组织多元利益相关方一起庆祝宜家中国20周年的生日,并为宜家持续推进可持续消费和循环经济建言献策;我们见证并支持了“欧莱雅,为明天”——欧莱雅2030可持续发展全球战略在中国的落地;我们为京东集团撰写了上市后第一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京东数科撰写了首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让京东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国际平台上展示了可持续发展成就;我们配合苏州工业园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在苏州地标——苏州中心组织了为期三天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展;我们为亚马逊“书路计划”提供了社交媒体传播方案,携手6大明星、6名知名作家倡导公众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阅读改善;我们携手亚洲基金会让企业看到防治家暴不仅是一项合规工作,还可能会带来商业价值;我们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推进企业工作环境全面控烟,推动四川控烟工作立法,还通过将控烟植入《明星大侦探》,让更多的年轻人认知吸烟的危害;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帮助康宝莱建立了与中国冰球协会的合作,向更多人传递营养+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还有很多很多创新、有趣的项目不能一一细数,回顾四年,确实是充实、忙碌、但有意义。

 

我在商道纵横两个最大的收获,一、在我这个年纪,还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有一天我还和朋友在说,感觉我们做可持续发展咨询的,似乎和做软件开发的职业性质差不多了,需要不断学习,跟进时代。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一直走在企业、机构的前端洞察变化,帮助他们获得可持续的成功。二、与一群生动、有趣、有使命感的年轻人为伍,让我有更大的动力保持活力、继续成长!想来我带过的人以三年为一拨,第一拨是83年的,然后86、89、90后,现在团队里最年轻的97年,我快成年的时候,她才刚刚出生,想想就很有趣。

 

与商道纵横第一次接触其实是在2008年,那时候我在罗德,商道纵横刚刚成立3年,那时我们是要找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意见领袖为企业背书,当时的意见领袖真的很少,很庆幸地找到了郭沛源,那时的郭总也还是2字打头的少年。随后在罗德与清华大学合作的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调研中,我们和商道纵横有了更深入的合作,认识了那时候刚刚入行的彭纪来。这个圈子很小,志同道合的人总会走到一起,很开心,在商道纵横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有份参与,希望自己的事业可以和商道纵横一起、一直成功下去。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2020年8月20日 04:2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