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赋能Vol.2 | 近50%企业助力商业伙伴,共生力成就抗疫新生态

首页    01 商道观点    [1] 商道观点    聚势赋能Vol.2 | 近50%企业助力商业伙伴,共生力成就抗疫新生态

3月中下旬,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线不断传来捷报,疫情的转折点即将到来。我国能如此快速地恢复社会机能,进入修复期,离不开企业在疫情中实施的种种举措。为了帮扶行业、维持经济稳定,许多企业发挥共生力,纷纷向客户、商业合作伙伴、供应链等利益相关方伸出援手,共克时艰。

 

腾讯新闻原子智库正基于企业应对疫情举措,以“聚势赋能”为主题,深度调研本次抗疫情社会责任行动中企业社会责任力的创新表现形式和特点,系统地调查获取企业行动和经理人数据信息,淬炼企业“责任力”升级之路,探索新社会责任力解决方案。

随着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对经济的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在面临短期突发的挑战下,如何在维护自身稳定的情况下,同时对他人伸出援手,促进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调研中发现,采取利益相关方理论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更能凸显其抗疫行动的“共生力”。

 

利益相关方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具有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包含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等交易伙伴,也涵盖政府、媒体、社区等外界团体。

 

这些利益相关方有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来源,有的对企业进行管制和约束,有的就是企业组织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发展必须要考量或回应各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而不仅取决于股东。在疫情中关注利益相关方需求,本身也是在为企业维持长期利益稳定打下基础。

 

 

因此,在企业抗疫行动类型中,除了捐款捐物以及奔赴前线之外,针对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帮扶也成为此次抗疫的焦点。与利益相关方同进同退,共生互助,是企业抗疫共生力的突出表现形式。

 

根据调研,有77%的企业都做出了保护员工的基本举措,近半数的企业支援商业伙伴(48.3%),另有42.5%的企业维护客户权益,并且有约三成的企业也对中小企业进行了扶持。

 

 

我们重点对企业在疫情中针对员工、客户、商业伙伴、供应链、社区五大利益相关方的抗疫行动案例进行分析,洞察案例特色与行业趋势,以阐明企业抗疫行动中凸显的“共生力”。

 

01

员工共生力

“恢复员工信心”是抗疫现阶段首要任务,

防疫复工“双线作战”

 

在全民关注前线疫情时,距离企业最近的内部利益相关方反而在抗疫最初阶段的春节假期中容易被忽略。随着抗疫阶段进入修复期,政府对于复工复产的政策持续推进,各企业稳步有序地陆续恢复经营。而此时对于员工复工时的防疫行动也成为多数企业进行的基础措施和手段。

 

据统计,在搜集的调研案例中,共有77.0%的企业采取保护员工措施。根据对调研案例的分析,工作人员为前线高接触型风险人员的快消、运输及综合产业,全部都对员工采取了相关保护防疫行动。其次为产品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占了利益相关方措施的92%。房地产行业(86%)与互联网行业(70%)位居其后。

 

 

我们对企业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到,有53.8%的企业经理人表示,把握好复工与防疫的平衡是现阶段及下阶段企业的重点抗疫行动。同时,有76.9%的经理人提到,恢复员工信心是复工阶段的首要任务。在疫情期间,人员优化、降薪延酬及行业震荡等容易让员工缺乏安全感或产生一定的恐慌怠工心理。基础的保护员工措施及灵活的组织管理方式,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信心,甚至加强内部的团队凝聚力,提高企业认同感。

 

 

 

首先,员工保护措施是基础。总体来看,企业对员工的保护措施包括:提供个人防护指南、防疫物资、保险、远程办公、心理援助等,对员工的身心健康进行“双保障”。

 

其次,信息公开透明更能加强员工信心。在疫情前期资讯混乱容易带来员工迷茫的情绪,而公开信息既能让员工了解全局形势,稳定心理,又能给予员工参与感,提高工作信心。

 

第三,榜样效应激发员工自主能动性。在对企业的访谈过程中,有30.7%的企业提及自下而上的员工榜样效应在抗疫期间发挥的巨大作用。对优秀员工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并进行员工事迹传播,能够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提升团队凝聚力。

 

通过调研发现,具有党组织的企业发挥的榜样效应更为明显。苏宁、滴滴、顺丰等企业都实施了前线员工优秀事迹的表彰举措,带动其他员工发挥自主能动性,甚至反推至上层经理人更加坚定其未来决策与抗疫信心。

 

02

客户共生力

“云战疫”成企业扶持客户新亮点,

运输业在客户需求回应表现领先

 

受疫情影响,经营活动的停滞容易带来客户流失与迁移。并且调研结果显示,在疫情期间,企业客户相较个人而言受到更多影响。相应地,许多企业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在帮扶客户的同时,维护客户关系,拓展未来业务。并且通过此次疫情,许多企业也开发了新的客户需求及商业模式。

 

纵观市场,在对利益相关方帮扶的措施中,运输行业凭其特殊的企业特性,站在客户的帮扶的第一线,参与调研的所有运输业者都对企业客户提供抗疫物资的免费运输服务;其次为房地产行业,占比57%;第三为互联网企业,也有过半企业(56.5%)进行维护客户需求的行动。

 

 

对企业来说,此次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受到影响较大的电影、餐饮、旅游业而言,在停业修养期中客户的留存和维护是抗疫行动的重点。而受到疫情正向影响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更要把握机会发挥企业优势,维持老用户的基础上拓展新用户。

 

由于疫情宅家的特殊性,互联网企业的“云战疫”优势也迎来了用户需求的高峰时期。云办公、云学习、云监控,以及线上影音娱乐等需求激增,大流量下带来的是对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

 

快速更新迭代并随用户需求时刻调整服务、推出活动,既对特殊客户进行帮扶,又能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用户粘性。其中又以平台型企业最为典型。平台型企业拥有大量企业客户与个人消费群体,是对接企业与用户需求的关键纽带。

 

以快手为例,自1月23日起,快手就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推出了多样的频道与视频项目,为客户带来巨大的扶持流量。云学习方面,联合40余家教育机构,上线“停课不停学”免费学习专区;云销售方面,联合公益企业助力扶贫农产品直播销售;云战疫方面,上线“肺炎防治”频道,普及防疫知识,吸引个人用户。通过企业核心业务能力,满足多元的客户需求,从而带动整体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03

商业伙伴共生力

开源、节流、优势互补

是企业支援商业伙伴的三大手段

 

相较于大型企业或综合集团型企业,此次疫情对中小型企业的挑战颇大。大型企业通常拥有全球化资源,综合型企业实施多角化经营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化解和分散疫情冲击。

 

在疫情中尤受注意的,是大型企业在保障其正常运营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中小型企业等商业伙伴“雪中送炭”,帮助他们解决疫情带来的挑战,从而推动产业快速复原。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89%的快消企业采取支援商业伙伴的相关措施。其次为房地产行业,占了其抗疫举措的86%。另外,在综合集团和运输行业的举措中也有75%为支持商业伙伴。

 

 

在商业伙伴进行的支援措施中,开源、节流以及优势互补成为最主要的三种手段。其中有33.3%的企业通过提供额外融资、对伙伴发放额外现金或流量补贴等方式进行“开源”帮扶;有46.2%的企业通过减少租金、免除服务费等为商业伙伴“节流”;另外有20.5%的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跨界结合其他企业伙伴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共渡难关的帮扶手段。

 

 

节流作为企业让利的一种方式,是三种帮扶手段中使用比率最高的一类。多数企业通过向其商业伙伴提供租金、平台入驻费、营销费和佣金等费用减免服务,减轻企业商业伙伴的经营压力,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环境。

 

开源手段更多地让中小型企业在短期内保持现金流稳定,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共赢的保障。主要的开源举措包括提供短期贷款融资、分享用户流量、提供免费服务等,这也是作为资源丰富的大型企业特有的扶持措施。

 

相比于提供资金的“硬手段”,流量支援这类“授人以渔”的方式在此次抗疫中更为亮眼。如万达集团“安心优选,宅家易购”计划,通过企业自身的经营流量,帮助线下商铺完成线上转型,给予平台和工具的手段,更具可持续发展效果。

 

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则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实现。在疫情中由于各行业的特性不同,诞生了差异化的需求和优势。企业将自身资源与社会问题相结合,整合与优化内外部资源,与商业伙伴进行跨界合作,能够达到1+1>2的效果。物流业与餐饮业共享员工,科技业与制造业合作同产,都提升了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优势互补的支援措施既能应对短期疫情带来的挑战,同时也带来长远的发展机会,并拓展了丰富的合作资源。

 

04

供应链共生力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成未来趋势,

互联网企业帮扶比例最高

 

供应链是维系整个产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完善的供应链资源及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疫情期间政府防控政策管制,原料紧张、工厂延迟复工、物流受阻等原因,让企业的供应链面临挑战。尤其对于OTA、电商平台及制造业而言,上游一个环节的阻断停滞带来的蝴蝶效应将给未来经营带来更多压力。

 

根据调研,在对利益相关方进行的帮扶措施中,互联网企业进行帮扶供应链的措施较多,占比26.1%。其次为综合行业(25%)和制造业(23.1%)。

 

 

 

供应链中采购、生产、加工、零售等环节,与现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对供应链采取的帮扶措施,也应从三大流分别入手,主要通过资金支持、物资支援和知识培训等方式,加强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作用,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弹性,扶持产业链正常运转,从而加速产业恢复活力。

 

多数经理人表示,通过此次疫情,产业数字化升级与供应链智能化管理将成为未来革新的重点。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能够有效减少“黑天鹅”事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05

社区共生力

社区治理趋于智能化,

无接触产品是发展亮点

 

在企业经营中,社区的影响占比各有不同。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其主营业务本身就涵盖一大部分社区管理,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所有房地产行业都不约而同进行对社区的帮扶,尤其从物业管理和居民健康层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互联网行业占比26.1%,而主要企业业务的发展方向都与社区新零售有关,在进行社区帮扶的互联网企业中,以电商业务为主的占了66.7%。另外也有22.2%的科技行业对所在社区提供了自身业务的帮扶,尤其以高新区的科技企业为主,通过提供自身技术结合社区防疫措施,提高社区抗疫整体效率。

 

 

在此次疫情中,除了房地产商对自身小区和物业进行的一系列基础防疫管控之外,互联网与科技企业对社区防疫的加入,加快了社会智能化进程,也拉近了企业与社区的距离。

 

许多新零售电商企业通过与小区物业合作,配以无接触式的系列服务,在疫情期间收获了大量新的客源。

 

科技企业通过架设社区内的智能化设施,帮助社区快速高效对社区人员进行信息排查、健康检测等工作,助力疫情高效防控,同时也开辟了对于社区新的业务模式和合作渠道。对于社区的全智能管控、无接触设施配备也将成为未来企业与社区共同发展的方向。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共存发展之道,面对疫情选择同舟共济,发挥其行业内的可持续商业领导力,在决策时兼顾利益相关方诉求,创造共享价值。在此次疫情中,企业对利益相关方进行了一系列多元化、创新性的扶持与帮助,通过开源节流、优势互补、资金帮助、知识培训等方式,为员工、客户、商业伙伴、供应链和社区纾缓困难,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共同复兴、抵御疫情。

 

【文中数据均来源于商道纵横】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2020年4月21日 11:1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