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浪费时尚是个什么玩意?
-
作者: 南都周刊
-
分不清各种垃圾的我,简直想把自己也扔了。
在国内,除了垃圾分类带来的“节约热潮”,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早已开始了一场节约革命。居住在北京的28岁姑娘余元曾经是疯狂的消费者,15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可以塞上四五百件衣服。
一次偶然的机会,余元得知了国外零浪费的生活方式,于是和男友进行了一场零垃圾的生活实验。最终他们三个月产生的垃圾只占据了两个玻璃罐。
现在,这对小情侣在北京南锣鼓巷开了一家名叫THE BULK HOUSE(零浪费无包装商店)的小店,希望吸引更多的人选择零浪费生活。
零浪费的时尚实验
在国外,一些人也试图将零浪费推向更广的人群。丹尼尔·希尔弗斯坦(Daniel Silverstein)是居住在美国纽约的服装设计师,在制衣工厂中,他发现工人们常常从一块布料中裁剪出需要的部分,然后就把剩余的布料扔掉了。
“这些碎布料从来没被用过,也不是旧的!”于是他利用零碎布料做出了他的第一件零浪费设计T恤。
在2010年,丹尼尔创建了Zero Waste Daniel的服装品牌,决心致力于在时尚中实现零浪费。“很多人还认为环保的服装就是廉价的,质量不好的,我要做的就是让大家意识到零浪费不是一种审美,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他认为,时尚和环保是可以兼得的。
零浪费时尚是指尽可能减少材料的损耗的时尚设计,属于可持续时尚的一种。要做到零浪费有两种路径,一是在制衣的过程中减少剩余布料,二是通过回收二手衣物,延长使用年限。
它听起来是个属于年轻人的新鲜玩意儿,但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了零浪费的设计实践。加拿大多伦多的多萝西·伯纳姆(Dorothy Bumham)也许是第一个主动意识到织物、服装切割和造成浪费之间紧密关系的人。多萝西是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策展人,在1973年,她推出了一个名为“割开外衣”(Cut my cote)的展览,并出版了同名书籍。
在同名书籍《Cut my cote》中,多萝西介绍了零浪费制衣的历史和方法。有名的“一片布”设计是不经过任何裁剪和缝制工艺的全幅面料形成的服装,穿着方式都是通过简单的缠绕、披挂手法实现,例如古埃及的卡拉西斯(kalasiris)和印度沙丽。这种方式也还能够在现代的披肩和斗篷中窥得端倪。
日本的和服则是几何样板制衣的代表。利用简单的缝制手法,使服装与人类的身体结构更加靠近。
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在今天看来非常浪费材料的剪裁设计。例如18世纪西班牙男士衬衣和清朝满族的宫廷服饰。为了使衣物更加贴合,西班牙男式衬衫选择前、后分别剪裁,并且在肩处加入小方形布料;满族宫廷长袍则利用布料剪裁出袖筒,再包围袖口缝制喇叭袖。在制成的过程中被裁掉的布料都被浪费了。
做一条牛仔裤,可以有多浪费资源?
无论是和服还是沙丽的设计,人们都秉持着最大化利用珍贵布料的概念。但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后,这种思维逐渐被工业化的大量生产代替。
时尚业是全球经济中占比最大的行业之一,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机械化生产和战后人们消费欲望的增强,不少地区内出现了大量纺织厂,以制作大量廉价衣服满足人们对低成本服装的需求。
然而,资本市场可以如此,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却不能靠压缩成本获得保护。
在目前的传统服装制造业中,30%左右的面料在裁剪和缝制的过程中被丢弃,造成原料浪费。而纺织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是世界最大的污染源。举个例子,制造一件T恤和一条牛仔裤需要2000-3000升的水,每年中国服装业排出的废水是250亿吨。
另一方面,时尚更新换代的潮流让制衣不得不无休止地出产,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绿色和平组织在2017年发布的《狂欢之后: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以及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与地区超过半数受访者有过度购买服装的行为。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14年间,全球服装产量翻了一番。
快时尚乘机在市场中找到了位置,然而背后的问题逐渐显现。H&M,Zara,和Forever 21这样的快时尚品牌,以更新换代迅速的设计吸引消费者,甚至有人提出快时尚的周期为“每年52个微季”的购衣狂欢。
而据麦肯锡报告,超过一半的快时尚服饰会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被抛弃,更严重的问题衣服滞销。滞销的衣物有的被填埋进垃圾场,有的被焚烧,都逃不过还没派上用场就消失的命运。早前H&M被曝光,自2013年以来在丹麦一家废物处理公司内焚烧了60吨滞销衣物。麦都灵设计学院教授Else Skjold认为这归咎于企业的生产过剩,并谴责H&M打着“可持续发展”的幌子无甚作为,非常虚伪。
浪费?不只是瓶瓶罐罐
化学污染、水资源滥用、压榨廉价劳动力……表面光鲜的时尚业逐渐凸显弊端,“零浪费”也从原本的剪裁设计理念,扩展成为材料选择、回收利用等角度的探索。
与此同时,时尚作为一种日常选择,也逐渐成为人们表达态度的渠道。
艾玛·沃森(Emma Watson)在2016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上身穿一套Calvin Klein的黑白礼服亮相。
“纺线大多来自回收的塑料水瓶,”艾玛在脸书上写道,“礼服的每个部分都倾注了可持续的思考,甚至包括那些你们看不到的组成部分。” 艾玛在倡导时尚行业转变奢侈浪费的风向上,也是最活跃的明星之一。
眼下,越来越多人关注到环保和时尚领域的密切关系,名流、明星、名模等纷纷站台环保时装,另一方面,曾经饱受诟病的快时尚品牌也在发生转变。
7月初,西班牙快时尚巨头Zara的母公司Inditex SA宣布实现“可持续的承诺”——即便依旧坚持着平均每周发布500款新品,每年发布2万款服装的快时尚运营模式,Zara承诺到今年年底,所有门店都将达到公司的生态高效标准,能耗降低20%,用水量降低40%。
H&M也试图加大旧衣回收的力度,据H&M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年该企业将100%使用可持续棉花;到2030年,H&M将会实现100%使用再生资源或其他可持续来源的材料。
不过,快时尚和生态的矛盾,Zara和H&M们是否能够协调顾全,还是未知。在国内,服饰品牌“江南布衣”已经以其天然布料和小众设计吸引了一批消费者。而在今年,全球大型的可持续设计大赛——Redress设计大赛的冠军得主会与江南布衣合作,设计可持续时装。
3D打印,另一条出路?
在许多设计师们思考如何通过服装剪裁和回收做到零浪费的时候,时尚界的极客茱莉亚(Julia Daviy)正试图用更现代、更新奇的方式为“节约革命”寻找一条行业出路。
3D打印。
去年,茱莉亚在纽约时装周上就推出了“The Liberation Collection”(解放集合)的概念,这是第一次有人在美国展示一批使用打印技术,同时也兼顾日常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作品。
今年6月19日,茱莉亚又推出世界首款零浪费的数字化、可定制、由3D打印的半身裙,使用100%可回收长丝的专利技术。3D打印除了降低环境损耗之外,很可能还会改变传统时尚行业的供应与市场链条。“只有当美丽、舒适、且环保的3D打印服装成为行业标准时,我们才真正取得成功,”茱莉亚说。
DIY你的零浪费生活
这边,有服装品牌的自我革新,另一边,也有行业人士开始实行“共享设计”。零浪费的作者、设计师霍莉·麦奎兰(Holly McQuillan)创建的Make/Use项目将关于零浪费服装所涉及的纸样、视频、教程、模板等都上传至网络,提供了公开的资源(www.hollymcquillan.com)。
我们可以把Make/Use看作对传统工业生产服装模式的挑战。霍莉相信,消费者的参与,能够从生产、销售、使用三个环节改善服装行业浪费和污染问题。
如果把一件衣服的一生透明化,摆放在消费者面前,让人们有意识地购买和使用衣物,结果是不是会不同呢?那么同样,如果让人们意识到日常生活的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状况是不是也会有所改变呢?
或者,就从今天的垃圾分类开始吧!
一些挑选绿色衣物的Tips~~
·选用无染色生态环保型面料制成的服装。例如天热就有色彩的彩棉,在纺织品加工中无须染色,无过程污染。
·尽量购买通过生态标志认证或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
·尽量不购买带有防皱免烫功能的服装,这些服装大多经过化学处理,处理过程可能造成污染,并且若处理不当,残留的化学物质也对人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