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风险管控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愈发重要
-
作者: 中国经济新闻网
-
随着A股被纳入明晟(MSCI)指数,国内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相关政策逐步走向成熟,我国投资者对ESG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ESG投资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推动ESG投资理念是当下发展ESG的首要任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没有对ESG信息进行合规披露,会有什么影响?ESG在上市公司风险管控中有何作用?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我国ESG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ESG投资起步较晚,大部分投资者仍然缺乏社会责任投资的意识。”鲁政委告诉记者,大量研究表明,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的ESG投资,从长期来看,能够创造超额收益。我国大部分投资者强调短期业绩收益,因此,ESG投资的长期投资效益优势并不明显。
我国ESG信息披露机制仍然不完善,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鲁政委表示,我国虽然近年来在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仍处于以自愿披露为主的阶段,披露信息不完整、数据真实性及可信度有待提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且缺乏第三方机构的验证,这给国内ESG投资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我国ESG投资相关研究也不足,专业性缺乏。鲁政委说,目前,我国ESG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国内投资分析师缺乏ESG投资专业知识。ESG投资并没有统一的准则,各投资机构都可以建立自己的ESG投资评价体系。虽然这为不同的投资者创造了更加灵活的投资决策方式,但同样也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从目前国内已有的ESG评价体系来看,更多依赖定性指标,主观性较强,对环境绩效与财务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不足,导致其在应用过程中的针对性较弱,作为ESG投资标的筛选的依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ESG关注的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问题,其相关风险也可称为可持续性、非财务或非金融风险。因此,将ESG纳入上市公司风险管控将有利于公司非财务风险的防控,促进公司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鲁政委说,近些年,无论是从外部宏观趋势、监管环境,还是从公司内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市公司ESG风险管控均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外部环境方面,全球风险格局正在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展开全球风险认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布年度全球风险报告。最新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2018》回顾了过去十几年间(2008-2018年)全球风险的演变,发现在前五大风险中,ESG相关风险在近些年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2010年之前,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方面看,经济金融风险在前五大风险中均占据较大的比例,而2016年之后,环境和社会相关风险则占据了80%的比例。这种现象意味着,曾被视为“黑天鹅”的ESG相关风险,如今已变得更为普遍,更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
他以环境风险为例,当前全球环境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除了那些可能直接遭受环境灾害影响的企业以外,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更大范围的企业都将面临更高的环境风险,并最终转化为金融风险。
鲁政委表示,随着投资者和消费者对ESG相关问题日益关注,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不良表现将对其公司声誉、客户忠诚度和财务绩效产生严重影响。全球最大的肉类公司——巴西JBS公司,就曾在2017年由于受到包括肉类污染、腐败、砍伐森林、奴役劳工和欺诈等一系列指控,最终导致重大的财务影响,股价大幅下跌31%。
因此,上市公司ESG风险管控对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ESG信批影响上市公司价值评估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没有对ESG信息进行合规披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鲁政委告诉记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将面临监管风险和公司的价值评估风险。
鲁政委认为,从目前国际和国内的趋势来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的政府或金融监管机构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相关信息。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个经济体对企业ESG信息披露提出要求,至少有7家交易所已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93年颁布的《1992财务告示》中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地披露现存或潜在环境责任,对于不按照要求披露或披露信息严重虚假的公司,将处以50万美元以上的罚款,并通过新闻媒体对其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近几年,我国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日趋严格。我国的沪深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分别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投资者角度来说,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将直接影响到公司价值评估。”鲁政委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ESG风险。数据显示,2006年,联合国发布的责任投资原则(UN-PRI)鼓励投资者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该原则自发布以来,全球签署机构从最初的100家增加至2300多家,这些机构管理的总资产达到86万亿美元,其中,有超过20万亿美元实际用于ESG相关投资,我国内地目前已有20多家机构签署了该原则。
2018年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绿色投资指引(试行)》,鼓励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鼓励有条件的机构进行ESG投资,同时要求基金管理人每年开展一次绿色投资情况自评估。今年3月首次下发了关于提交《绿色投资指引(试行)》自评估报告的通知。
“该《指引》发布将逐步提升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对绿色投资和ESG投资理念的重视程度。随着投资人对企业ESG风险的关注度逐步提升,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将直接影响到公司价值评估。从目前已有的ESG评价体系来看,企业ESG信息披露情况和披露质量是众多投资人在进行企业ESG风险评估时的重要评价指标。”鲁政委说。
ESG投资将成未来趋势
“我国ESG投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ESG投资势必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展望未来,鲁政委对我国发展ESG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需要优化和完善ESG信息披露机制,监管部门需要强化信息披露政策,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进行有效约束和规范,逐步完善和统一ESG信息披露框架,尽快完成推动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信息的进程。
其次,需要持续引导机构投资者形成社会责任投资理念。2018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绿色投资指引》是良好的开端,后续应进一步完善ESG投资框架指引和ESG投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我国社会责任投资群体。同时,在机构投资者中,可以率先引导保险资产、养老金等遵循ESG投资原则,保险资金、养老金期限长、规模大,这一特性决定了其投资风格应以长期价值投资、责任投资为主,与ESG投资理念相契合。
再次,可以结合我国快速发展的绿色金融市场,开展更多的ESG相关金融产品创新,例如ESG指数投资等,拓宽投资者的ESG投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