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动ESG发展面临的难点及未来发展路径

首页    [弃]行业新闻    我国推动ESG发展面临的难点及未来发展路径

作者: 中国经济时报

 

近年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以ESG为标准的投资规模快速扩张。据全球永续投资联盟(GSIA)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ESG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为30.7万亿美元,较2016年上涨34%。ESG投资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洲,已从边缘型的投资策略转变为主流的投资策略。在中国,ESG理念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金融机构已推出以ESG为主题的金融产品。但由于ESG理念在中国起步较晚,当前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部门和相关自律组织引导,主流市场参与者对ESG的认知仍然不足,整体ESG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我国要推动ESG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需要依靠监管及市场参与者等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以实现ESG投资主流化发展。

 

一、我国ESG发展面临的难点

 

当前我国在推动ESG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ESG认知不足、配套政策尚未完善、相关方法学和指标体系缺乏等问题。

 

(一)ESG认知普遍不足,信息披露环境欠佳

 

整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缺乏对ESG理念的认识,自主披露ESG信息的意识不足,仅有少部分发展较好的A股上市公司和部分港股上市公司愿意主动了解ESG并进行披露和改善。尽管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其数量对全国企业总数来说,比例依然很低,且ESG信息质量层次不齐、披露信息不全面、没有统一的披露标准。这就造成机构在投资决策时可用以作为参考依据的数据有限,不利于投资机构对披露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加大了决策过程中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机构本身对ESG投资价值的认知有待深化,仍有些机构投资者尚未认识到ESG投资的长远优势,对将ESG因子纳入投资决策持谨慎态度。

 

(二)ESG配套措施尚未健全,监管层面仍须发力

 

在监管层面,香港已发布ESG指引并要求“不披露就解释”,内地虽然尚未出台明确的ESG信息披露指引,但在逐步加强对ESG相关信息披露的重视和要求,尤其是在环境(E)方面。中国证监会已要求重点企业强制披露环境信息,并鼓励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情况。国际上已有多家交易所、证券监管机构或一些非政府组织提出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相关信息,有的交易所还推出专门的信息披露指引,明确指导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基于我国市场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政策的推动,未来ESG发展缺乏监管层面的明确引导,须尽快出台ESG指引以加速市场推动ESG主流化的进程。

 

(三)缺乏本土化ESG信息披露指标和方法学

 

当前国内ESG相关研究较少,使用国内ESG数据的相关研究更少,尽管国际机构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和方法较为健全,但不完全适用于国内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明确了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但未对ESG信息披露格式作出对应规范,指标体系有待完善,也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由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具有自身特色,ESG发展需要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取长补短,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理念,并建立本土化、系统性、具有普适性和普惠性的中国ESG指标体系。

 

二、未来发展路径及相关建议

 

随着MSCI、富时等国际指数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未来ESG发展起到助力作用,国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倒逼中国企业加速提升ESG披露水平和表现。近年来,一些国内机构投资者加深了对ESG投资的价值认识并把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中,市场上的ESG相关产品正在逐步丰富,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就陆续推出了以ESG为核心的“沪深300绿色领先股票指数”“深港通绿色优选股票指数”“中证-中财沪深100ESG领先股票指数”“美好中国ESG100股票指数”。此外,我国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也计划将ESG纳入投资决策中,届时,将有助于加大国内ESG投资的规模。

 

基于近年来ESG逐步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对此,提出几点推动中国市场ESG发展的建议。

 

(一)我国应加快推进并完善ESG整体制度框架,完成企业ESG信息披露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过渡。推动ESG投资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加强企业ESG信息披露,避免因为信息缺失而导致的错误定价。高质量的企业ESG信息披露可向投资人传递有效的价值信息,为投资人投资提供价值判断,引导资本市场的绿色化,发挥ESG投资作为绿色金融体系构成的市场影响力。

 

(二)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引导,从资本市场层面落实ESG实践,并纳入更多的积极因素,尽可能提高ESG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效率改善作用。一方面,资管方和资金方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推动中国ESG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要加强机构投资者ESG的投资意识,提高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辨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更多上市公司提高ESG信息披露水平,定期发布ESG报告,逐步建立ESG的“中国标准”。

 

(三)推动培育本土化ESG第三方评估体系和数据库的建设。鼓励更多第三方评级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ESG评分,通过专业的、有公信力的中介机构搜集、整合企业ESG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为ESG相关产品创新、ESG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此外,加强各科研机构对环境和社会风险测算、环境压力测试、环境效益评估的方法学,通过能力建设帮助投资者实现将ESG纳入投资考量因素。

 

(四)借助互联网优势,加大ESG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ESG投资的认识,使ESG投资被更广泛了解和认可。同时,举办论坛、培训、探讨会等线下活动形式,让更多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媒体甚至个人投资者参与,深入进行ESG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对ESG进行推广。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2019年9月25日 13:0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