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前沿看点丨国内首个由环保公益组织进行的 ESG 评价结果发布
-
作者: 每日经济新闻
-
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正以迅猛的速度赶超式发展。企业纷纷将 CSR 报告提到了公司高层会议议题中来,这是一件好事。然而,既然是迅速赶超,这当中自然免不了骄躁、形式主义的陷阱。
9 月 20 日,环保公益领域、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上海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下称 " 上海青悦 "),联合阿拉善 SEE 基金在其举办的 " 绿色发展先锋 Top100" ——中国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评价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对 A 股和港股市值各前 300 上市公司的 ESG 评价结果。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此次评价虽然只评价了 A 股和港股两个市场的市值前 600 家企业,数量占比只达到了 9%,但市值占到了 69%。在 Top100 榜单中,纯 A 股上市公司只占 2%,其余均为 H 股或 A+H 股企业。对此,上海青悦认为,评价结果恰巧体现了强制披露要求对披露结果还是有一定影响影响,同时,期待 A 股 ESG 披露指引能尽快发布。值得注意的是,朗诗集团是第一家自主申报的企业。
大部分上市公司披露内容完整度还待提升
上海青悦环保创始人刘春蕾对记者介绍,此次评价从 ESG 报告质量、ESG 绩效表现两个方面构建科学的评价模型,反映出对上市公司 ESG 信息透明性和 ESG 绩效优劣的双重关注。评价指标引用了商道纵横的 ESG 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和 ESG 绩效分析指标。上市公司在 ESG 报告质量、ESG 绩效表现两个方面的得分在评价中各占 50% 的权重,最终确定绿色发展先锋 Top100。
具体来看,在参评企业中," 其他制造业 " 行业占比达到了 24%,但 Top100 中只占 13%,说明制造业的 ESG 绩效水平有待提高。
对报告质量进行分析发现," 对公司所属行业、地域、主要产品等进行说明 " 披露率最高,达到了 96%,而 " 第三方审验 "、" 对信息披露范围进行清晰说明 "、" 具有 ESG 管理目标 " 等指标只有 1 成左右,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内容完整度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报告平衡性方面,A 股有重点排污单位的参评企业有 119 家," 其他制造业 "、" 采矿业 & 能源业 " 占比最高。完全披露的占 46%,完全未披露的占 7%,其他 47% 的企业做了部分披露,说明环境风险暴露水平高的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还要加强。
重大行政处罚的披露方面,在证监会尚未发布正式的量化标准前,评价标准以 10 万元及以上罚款作为披露标准进行评价,发现参评企业中有 84 家上市公司存在需要披露的重大行政处罚。其中,36% 的企业进行了完全披露,61% 的企业完全未做任何披露,3% 的企业进行了部分披露。扣分最多的是 " 其他制造业 "、" 采矿业 & 能源业 "、" 建筑业 "。此外,报告还对未来评价模型优化、扩大影响力、A 股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等进行了展望。
对于上述 ESG 评价报告,刘春蕾称,仍有亮点风险要提示指出:首先,A 股、H 股公司海外业务的负面信息目前还无法收集;其次,数据仅收集了公开数据,能找到的公开数据也不排除会有所遗漏。所以,大家在参考结果的时候要注意可能的风险。
GRI 大中华区董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智库专家吕建中博士认为,企业在战略决策时,在运营当中,在完整的价值链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纳入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持续地保持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一切自己关起门来闭门造车的善意活动,都只是自娱自乐,只是对资源的浪费和不负责任。
" 从必尽责任到应尽责任再到愿尽责任,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旅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企业要扎扎实实地从实质性议题入手,确立能够产生经济、社会、环境实际效益的工作重点,开展实实在在的责任担当工作,同时,还要为企业当下运营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文化。只要做到这些,企业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自然就有了符合企业所在行业、所在地域、所在社区、所在市场的,符合企业主要竞争力和发展的精彩故事。" 吕建中如是指出。
ESG 是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重要工具
绿色金融中所称的 ESG 是英文 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 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仅仅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2015 年 12 月,香港联交所正式发布《ESG 指引》。
2018 年 9 月 30 日,中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 ESG 信息披露基本框架。
2018 年,上交所就已经制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指引》,并进入征求意见和试点阶段。同年 10 月,深交所起草 ESG 信息披露指引,同时组织三次征求意见座谈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 ESG 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 ( 试行 ) 》。
与此同时,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指数公司在将 A 股纳入后,都会对企业进行 ESG 评级。
ESG 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包括在投资领域和实体企业的落地,对于推动中国企业真正践行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五大发展理念,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 ESG 评价优秀企业代表,朗诗集团和三生制药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的 ESG 案例。这些案例包含企业从战略到执行,渗透入企业流程并取得了良好管理效果和节能等经济回报内容,充分说明了企业进行 ESG 管理并不只是带来短期的成本支出,更能带来经济回报和品牌影响等多重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此次评价在各方支持下,从社会独立第三方组织角度对 ESG 评价进行了试点,初步确定了 ESG 评价的框架、标准、流程,并产出了具体的评价结果。此外,上海青悦近年来一直持续开展绿色金融的研究和课题,先后对 IPO、再融资、债券等领域的环境信息公开进行了分析。
其中,评价的框架和标准参考了《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联交所《ESG 报告指引》等,并邀请了 8 位法律、环境、经济、绿色金融、政策辅助制定者等专家,对评价标准和过程进行指导。" 绿色发展先锋 Top100 ——中国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评价 " 完全基于公开可获取的上市公司 ESG 信息,包括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 ESG 报告(包括 CSR 报告、SD 报告)、年报及信用数据库信息。
在被问及 " 未来,ESG 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还有哪些需要进行推动工作 " 时,刘春蕾对记者直言," 当前,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正加快推进。2019 年先是出现了科创板,照此推测,沪深 ESG 指引可能会在今年或者明年出现。再往后,整个 A 股都要注册制的改革,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都要迎来一轮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大的变化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除了财务指标的披露外,ESG 指标的披露也很重要。"
刘春蕾认为,ESG 是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路径。它可以引领中国经济,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