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一次看懂 4 种 CSR 评估标准
作者: 公益慈善论坛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通常泛指企业以超越道德、法律与一般公众认知的标准对自身建立规范,在从事与事业体相关的商业活动时,将所有相关的利害关系者列入考量,评估自身可能对其造成的影响,关系者向内可包括员工、向外则有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等等。
塑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文化,不仅是打造幸福企业、凝聚员工向心力的核心,更是迈向驱动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有许多相关内涵与指标,例如SRI(社会责任投资)、ESG 原则、GRI 永续报告纲领,以及道琼斯永续指数(DJSI)。
社会责任投资(SRI)
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简称SRI)为因应永续经济发展而生,意指在投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整合社会正义性、环境永续性、财务绩效等伦理性指标,稳定利润分配的持续性与社会贡献程度,让SRI 能够同时达到财务性与社会性的利益。
在SRI 的考量之下,投资者不再只追求「金钱利润」,还要将社会公义与环境正义等纳入投资决策当中,以确保永续发展。近年来,全球的SRI 蔚为风潮,除了联合国,还有全球永续投资联盟(GSIA)的积极推动。
美国道琼斯永续性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 DJSI)则为评估SRI 的指标之一,是现今最具公信力的国际企业永续评选工具之一。而在SRI 的考量之下,ESG 指数更时常被列入选谷的主要考量。那么,什么是ESG 指数?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原则(ESG)
ESG 原则或ESG 因素意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SG),可视作评估企业健全状态与稳定程度的指标。
过去,企业多是以财务表现进行评估,而在环境意识高涨的今日,人们对于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反思,也使得企业经营者开始关注公司经营上不同层面的问题,并将其纳入考量——包括环境、社会文化与公司内部治理等各个面向,ESG 原则也愈来愈受重视。
现在,ESG 原则不仅对于企业经营的声誉有一定的影响,更是投资者在判断企业稳定程度以及选择投资对象时的重要参考,期许企业在参与公益与慈善活动之外,更能在投资之始就将其对于环境的冲击、员工与利害关系人的福祉以及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外部成本纳入评估。
GRI 永续报告纲领
GRI 为「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的缩写,成立于1997 年,由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喜瑞士」(Coalition for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Economies,简称CERE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UNEP)共同发起。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自2000 年发布第一个版本的《永续报告指南》(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line)之后,便成了企业与上市公司每年在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的主要准则。目前,GRI 永续报告纲领已成为标准化准则(GRI Standards)。
美国道琼斯永续指数(DJSI)
美国道琼斯永续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为目前在国际上最具公信力的企业永续评比,以ESG 为原则,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性」,评估企业能否在创造商业利益的同时,随着环境调整自身体质与决策方向,兼顾公司治理、环境正义与社会公义。
道琼斯永续指数每年评比全球26 个国家的2500 家公司,在59 个产业别中找出表现最佳的前10%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