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 专家观点 | 钱小军:关注社会是未来商业领袖的特质
钱小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应用数学学士,美国普度大学数学博士。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520社会责任日 Questions & 钱小军 Answers
Q:去年美国181位CEO签署“企业宗旨声明”,抛弃股东至上,您怎么看?是大势所趋还是昙花一现?
A:我认为是大势所趋。首先,无论是教育还是实践,以前都是把商业和社会看成是对立的,似乎商业不用考虑社会、人类或者是外部成本,好像为股东赚钱就是最根本的责任。但其实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了相当大规模的讨论和实践。虽然进入中国的时间没有那么长,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商业和社区或者社会是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关系。
第二,从利益相关方群体看,也应该持有既竞争又合作的视角。即使是竞争对手也有合作的可能性,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企业的发展不能只考虑自己,也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建设。
第三,我认为现在信息技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公众监督更加容易,企业做什么都可能成为头条,所以需要约束自身。
第四,最近疫情的出现,必然会让很多人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疫情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结果。疫情出现时,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幸免,都遭受了巨大损失。所以我希望人们可以认真地思考人与自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我认为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所以我觉得抛弃股东至上,是大势所趋。
Q:您从事管理教育多年,您认为未来的商业领袖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能给个画像吗?
A:我们过往给未来的商业领袖画过像,比如应该具有把握商机的能力、有战略能力和远见、有金融与财务的知识、会沟通能带队伍等等,这些都可以是未来的商业组织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但是我觉得未来的商界领袖,除了刚才说的那些能力素质以外,还应该去了解人类共同面对的各种挑战,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我认为,未来领袖首先要有使命感,以及对成功的正确认知。大胸怀大格局很重要,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关心自己企业的生存与盈利之外,更要关心自己的作为是让社会与人类变得更好还是更坏。关注社会、关注人类,是未来商业领袖应该具备的突出特质。
Q:要培养这样的未来商业领袖,商学院教育(管理教育)自身应该如何变革?
A:我们一直希望商学院能够加强学生的商业伦理教育,这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单独提供商业伦理课(stand alone),另一种是老师自觉地把商业伦理要素嵌入到自己的课程中(imbedded)。其实所有的课程里都有商业伦理问题,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人力资源,还是金融会计。像经济学、会计学这一类的课程,不应只教学生掌握概念和怎样计算,也应该启发学生关注企业的外部成本,考虑企业的所作所为对社会、环境、人类的未来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商学院作为培养未来商界领袖的一个摇篮,教育者应该知道,无论教授什么课,其实都可以影响学生,让他们有更高的、更宽广的胸怀和眼界。
除了老师教课以外,也应该请实践者进入课堂,以他们的切身经验来影响学生。毕竟老师不是企业的管理实践者,更多的是讲一些理论模型、研究成果。如果有商界人士,特别是企业的高管,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案例,把面临伦理挑战背后的纠结、选择,哪怕是错误的决策与大家一起分享,都会很有好处。
最后,我认为,商学院不仅要提供知识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的课程,也要提供一些具有思想性的哲学课程,让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和开拓思维。要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常动笔。我觉得当人愿意思考后,可能就会去考虑人类未来该怎么发展,要给自己的后代提供怎样的未来,从而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Q:商学院(管理学院)拥抱社会责任,国内有什么成功实践?有面临哪些挑战?
A:我知道的主要还是以开设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课程为主,但其实我觉得师资力量的能力建设还有一段路要走。我特别担心把商业伦理课上成“说教课”,告诉学生这个是对的、那个是不对的。其实这样的做法会适得其反。
我自己的实践体会是,商业伦理课是培养学生思考的一门课程,至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要学生自己得到结论才行。同伴互相之间的启发和质询可能会更有效。所以,我在上商业伦理课的时候,基本就是让学生自己说如果面对挑战会他们会怎么决策。我不评判他们的决策是对还是不对,道德高尚还是不高尚,只要求他们能说出背后的理由,看其是否能够自圆其说。所以,如何让商业伦理课程的任课老师,能用更合适、更有效的方式来讲授很关键。现在有一点很好,就是开设此类课程的老师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而且也不光是面向MBA,也会面向本科生。
我相信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都会成长。还有一个挺好的变化,就是商学院里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了,文章也多了,我所在的学院里面已经有各个领域的很多老师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另外最近这些年经常举办的创新大赛,很多也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题。我觉得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实践。
Q:四年前,您作为13位首倡者之一呼吁设立“520社会责任日”,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么?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对“520社会责任日”倡议的未来发展,您有何建议?
A:我非常开心自己能作为首创者之一,当时被商道纵横邀请的时候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大家都知道520就是“我爱你”,但是我觉得520社会责任日,就是从爱一个人到爱社区、爱环境、爱人类。我一贯的观点是一个人不能只关心自己,也要关心社区、人类或者环境是不是在变好,所以我觉得从小爱到大爱,特别符合我的想法,是一个特别好的倡议。
Q:今年520提出“让责任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口号,如果放到商学院的场景下,我们如何能“让责任成为商学院的流行思想”?
A:我认为现在就是很好的契机。
第一,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在争取国际认证,此类认证对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有要求,所以国际认证就成了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驱动商学院关注责任议题。
第二,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提出了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和倡议,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开设相关课程。一年多前,全国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修订推荐课程大纲,《企业伦理》就是被推荐的课程之一,体现了对工商管理教育中伦理教育的重视,应当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三,商界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也会传导到商学院。比如,有的企业给商学院做捐赠时,明确希望开展商业文明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
第四,内部力量也很重要,比如学生倡议,还有商学院领导班子的意识和意愿。如果商学院院长、副院长积极推动责任教育,必定会有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