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开锅”时代到来,企业碳核算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 周评

首页    01 商道观点    [3] 郭沛源说ESG    “全球开锅”时代到来,企业碳核算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 周评

 

 

 

 北京暴雨 

 

 

 
这两天朋友圈都在发北京暴雨所引发的门头沟等地的洪涝灾害。按官方数据,此次暴雨比2012年的721暴雨更加厉害。
 

7月31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新华社)
 
入夏以来,除了北京,上海、杭州也都有遭到暴雨侵袭,路上的车仿佛在海上的船。除暴雨外,全球极端高温天气也突破历史记录。气候科学家表示,2023年7月将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月。联合国秘书长称,“全球开锅(global boiling)”的时代已然到来。
 

7月2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讲话,强调需要在排放、气候适应和气候融资方面采取全球行动。  他警告说,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我觉得global boiling译成全球开锅更形象。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造成的损失是真实可见的。人们要考虑的问题,一是如何应对,二是找到原因然后予以纾解。其实,答案在《巴黎协定》都已经写了,也就是气候适应和气候减缓。适应就是通过调整自然和人类系统以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就是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量。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我此前的评论。(相关阅读:双面气候风险:郑州强降雨和西安退煤电 | 气候金融:你以为是拯救地球,其实是拯救金融

 

 

 

 企业碳核算 

 

 

 
对企业来说,气候适应和气候减缓两个策略也同样适用。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增强企业实体资产的抗气候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减少企业全价值链的碳足迹。
 
要减少碳足迹,首先要摸清存量,这就涉及到企业碳核算的问题。目前,通用的碳核算方法把企业的碳排放分为三个范畴(Scope):范畴1是直接排放,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排放,如自有锅炉房等;范畴2是间接排放,指机构外购电力、热力或蒸汽而造成的排放;余下的排放为范畴3,如员工差旅的排放、价值链合作伙伴的排放等。
 
目前,企业实施碳核算且进行有效披露的情况还不是很理想。根据商道融绿统计,中证800的成份股中,只有260家披露了碳排放的相关数据,且多数披露不是全口径披露。(相关阅读:A股ESG评级稳定提升,“ESG实质性”议题多具“财务实质性”

 

 

好消息是,逐年比较,企业碳披露的比例稳步上升。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将会持续,因为市场对碳披露的要求越来越严。港交所计划要求上市公司在2024年之后开始按照TCFD(即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做披露,包括三个范畴的排放数据。国际可持续准则委员会(ISSB)在6月底发布的两项新准则中的IFRS S2,也全面采纳了TCFD框架,而且ISSB将在2024年起接管TCFD。

 

 

 

 避免碳排 

 

 

 
对一些企业来说,低碳转型也意味着商业机会。商道咨询在《中国企业零碳战略》报告中提出一个“迁移度假村”模型。在整体迁移(即零碳转型)过程中,有些行业是具备高活性的,模型中称为“房车民宿”和“旅游车”,他们可以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他人减排,由此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相关阅读:报告发布|《2022中国企业“零碳”战略——解构实现“双碳”目标之路》中英文版

 

 

一个新概念就此应运而生:避免碳排(avoided emission),指因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在其生命周期或价值链以外产生的碳减排量。
 
关于避免碳排,现在也有几种不同提法:威立雅称之为范畴4,阿里巴巴称之为范畴3+,这两种称谓都有意与前述范畴1/2/3做出区分。阿里巴巴把范畴3+的定义为:指目前企业自身的范围1/2/3以外,商业生态中多方参与者产生的碳排放。零碳倡议首席顾问曹原则称之为碳手印,和前述碳足迹相对。他把碳手印定义为:指企业经营活动,例如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扩散、产品推广等方式在价值链以外产生的避免排放或增加碳移除所等效的温室气体数量,也称作价值链以外减缓(BVCM)。
 
因为概念太新,所以目前还没有关于避免碳排的统一定义和核算方法,这也为企业研发和创新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阿里巴巴制定了《范围 3+ 减排:超越价值链的企业气候行动方法学》,从平台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拆解范畴3+,在具体业务中从用户侧、企业侧双向推动范围3+的减量:在用户侧,通过发挥平台机制,带动消费者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进而促进供给方低碳循环生产;在企业侧,通过提供数字化能力,赋能企业在生产流通中提高效能,进而实现绿色低碳产业链协同发展。

 

 

根据阿里巴巴2023年ESG报告,阿里巴巴2023财年的范围3+减碳量为2290.7万吨;阿里巴巴设定的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范畴3+碳减量达到15亿吨,平均1年1亿吨左右。按照这个目标,阿里巴巴还要快马加鞭。
 

相关阅读:阿里巴巴2023年ESG报告:和你们一起创造美好的事

 
不管是范畴4、范畴3+,还是碳手印,避免碳排的方法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个创新方向很值得关注,因为它给到企业的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END

供稿:郭沛源
编辑:张瑞环
审核:徐佶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_

 

_

 

2023年8月2日 18:3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