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ESG信披现状与建议——以越秀产业基金为例 | 大湾区ESG

首页    01 商道观点    [1] 商道观点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ESG信披现状与建议——以越秀产业基金为例 | 大湾区ESG

全球范围内,ESG已经成为投资机构和企业最关注的事项之一。而负责任投资也渐渐成为投资者的主流投资策略,投资者们将目光从企业财务表现延伸到ESG表现,推动更多资金流向ESG绩效表现良好的项目和企业,很大程度影响了被投企业的ESG管理、实践与披露。

 

由于ESG理念与近年来的国家战略高度契合,ESG与负责任投资的发展同样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会。将股权投资与ESG有效结合以实现长期价值,探索将ESG要素纳入投资策略的同时,推动ESG管理与业务实践的透明化、公开化。

 

全球发展背景

 

在国际上,金融行业开展负责任投资、ESG信息披露已经走向成熟。自2006年起,联合国陆续发起了负责任投资原则(PRI)、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等相关框架与标准,推动了金融机构的ESG实践。2022年11月,G20领导人峰会批准并正式发布了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SFWG)提交的《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其中包含的《G20转型金融框架》旨在协助国际各方构建自身转型金融政策。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政策对ESG、负责任投资的关注,迫使投资者认识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要素对投资价值的影响,并将这些要素融入投资战略、决策及积极所有权中。

 

在中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政府及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ESG信息披露要求逐步从聚焦银行业和保险业逐步蔓延到基金、证券、信托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2018年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绿色投资指引(试行)》,首次明确了“绿色投资”是以促进企业环境绩效、发展绿色产业和减少环境风险为目标,采用系统性绿色投资策略,对能够产生环境效益、降低环境成本与风险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的行为。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细化多类机构投融资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信披要求,为细分行业提供标准指引。监管机构不断引导着金融行业不仅要在投资选择上有意识地倾斜于具有环境效益的技术和产业,还需披露自身运营、投融资业务相关的环境信息,真正意义上践行ESG理念。

 

从全球基调可以看出,监管机构、资本市场在加速推进ESG投资生态的形成,ESG绩效表现好的企业会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践行负责任投资理念的投资者也将获得更可持续的收益,并提升科学管理风险能力。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ESG信息披露现状

 

随着ESG理念渗透我国的资本市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正探索ESG相关的客户需求与市场机遇,提供高质量服务,并满足金融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的ESG信披要求。

1

全球:ESG投资关注度日益提升,已成为机构共识

ESG投资是责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私募股权行业中,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将ESG整合到投资流程中。根据全球领先的另类资产数据研究平台Preqin最新发布的《2022上半年投资者展望》报告,基于对超过350家投资另类资产的LP机构调研发现,25%的受访LP机构曾因为管理人不符合ESG投资标准而拒绝出资,39%的LP机构表示他们会将是否符合ESG投资标准作为遴选管理人的判断依据。

2

国内:责任投资规模稳步增加,整体信息披露积极性有待提升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2年12月发布的《基金管理人绿色投资自评估报告》,三分之二的受访基金公司已推出了绿色投资产品,并且超过一半的公司将绿色投资列为公司战略重点之一。

 

而从披露的角度,为了解当前行业信披情况,商道从《投中2021年度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100》《投中2022年度最佳国资投资机构榜单》等投资机构权威榜单中挑选出50家顶级投资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12家机构对外发布ESG/社会责任/影响力报告,9家为私募投资机构(下称PE机构),3家为风险投资机构(下称VC机构)。

 

 

在报告形式上,使用最多的报告名称为“ESG报告”。不同类型机构之间存在不同倾向性,PE机构较多使用“ESG报告”及其相关名称,而VC机构更倾向于使用“社会责任报告”。

 

 

在报告框架上,各个机构报告框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突出展示“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三大板块,而另一类机构则聚焦“机构本身”与“被投企业”两大维度。

 

在报告内容上,投资机构较多关注的是ESG管理体系、公益慈善以及员工权益保障,部分机构围绕绿色运营、合规管理、数字化等相关议题进行披露。而在与投资相关的内容,无论是PE机构还是VC机构,均重点阐述机构ESG投资策略、机构在投资全流程中的角色与职责,以及展示优秀被投企业实践。

 

然而,国内机构在整体实践水平方面相较国际机构落后,具体落后项集中于实际投资运营中对负责任投资的应用、系统完善的负责任投资评价体系、领先议题(如气候风险与机遇的量化分析等)等方面的洞察,与业务融合、被投企业风险跟进与追踪、投资影响力的量化测算等,缺乏足够的定量数据支撑。

 

ESG信息披露情况

——以越秀产业基金等机构为例

 

1

建立ESG管理体系,贯穿“募投管退”全流程

作为首次发布ESG报告的越秀产业基金来说,如何将ESG与企业经营管理完美融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越秀产业基金基于企业实际提出ESG工作框架,从“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科技创新、美好人民生活”的公司使命出发,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ESG理念及模型,理清了后续的工作重点。为了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越秀产业基金将ESG监督和治理纳入公司现有治理结构,搭建了“决策层 - 管理层 - 执行层”自上而下的ESG治理架构。

 

节选自《越秀产业基金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节选自《越秀产业基金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作为投资公司,ESG的重点与亮点需要围绕负责任投资展开,2022年越秀产业基金ESG报告超过50%篇幅集中在负责任投资领域,结构上体现公司业务特色。在“募-投-管-退”投资全过程中,越秀产业基金建立起全周期负责任投资策略,将ESG分析融入投资分析与决策流程中,尤其是在投前阶段,将ESG因素纳入可行性评估,从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等方面重点关注项目标的ESG表现。

节选自《越秀产业基金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许多机构将ESG理念纳入到自身管理体系和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以寻求更高、更可持续的价值。例如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L.P)已将ESG管理整合到全部资产投资中,在投前、投后各个流程中设计成熟的ESG体系,涉及企业预筛选、尽职调查、投资委员会讨论以及投后管理。

 

 

2

做好本土化适配,发挥国有投资新时代价值

ESG投资在国内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本土化特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是国内私募股权基金ESG投资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理念。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产业资本运营商,越秀产业基金始终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聚焦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践行赋能式投资理念,为广州发挥产业优势、汇聚优势企业注入新动能。2022年公司大湾区股权投资规模占比达到68%,持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产业资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

 

同时,越秀产业基金坚持党建为引领,打造“红棉花开、投资先锋”党建品牌体系,坚决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将党建融入公司治理,制定《“三重一大”实施办法》,持续深化“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党员自学等联动学习体系,并发挥国资企业的公转作用,积极践行赋能投资理念,助推被投企业高质量发展。

 

3

绿色运营与绿色投资“两不误”

尽管自身运营活动碳排放涉及范围较小,越秀产业基金依然在报告中披露了相关排放数据,并展示了一系列绿色运营实践,例如推动无纸化办公,合理使用办公耗材、选用环保类建筑材料等行动。

 

节选自《越秀产业基金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此外,越秀产业基金持续深化绿色领域投资,推动绿色投资研究。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在投资决策过程,逐步形成一套“绿色表现正面评价”与“绿色表现负面名单”相结合的绿色投资评价体系。

节选自《越秀产业基金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节选自《越秀产业基金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私募股权行业信披建议

 

1

战略层面推进负责任投资

负责任投资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需要从战略到实践的一脉相承。ESG投资管理体系的搭建通常包括ESG投资战略、组织架构、政策制度、流程工具、内控管理、信息披露、能力建设与系统整合等方面。

在管理架构上,机构需要统一内部的价值观,建立高层参与的ESG管理体系,明确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责任,将ESG、负责任投资相关的实践指标与各层级薪酬绩效挂钩,夯实顶层设计“压舱石”。在业务融合上,建立并打通募投管退全流程,在投资政策中补充ESG要素,将ESG问题纳入投资策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推动ESG相关工具、指标与分析的发展,例如负/正面筛选等。在人员赋能上,投资团队根据所关注的细分领域筛选ESG投资的具体行业机会,机构还可评估内外投资人员纳入ESG问题的能力,开展与ESG、负责任投资有关的培训。

 

在KKR,自2021年以来要求高管定期向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报告ESG相关活动,且投资委员会在进行投资决定时需谨慎考虑对投资有重大影响ESG问题,KKR的投资组合管理委员会对投资过程中发现的重大ESG问题负有监督和管理职责。同时,KKR已将ESG管理整合到全部资产投资中,在投前、投后各个流程中设计成熟的ESG体系,涉及企业预筛选、尽职调查、投资委员会讨论以及投后管理。

 

在淡马锡,其将“世代向荣”作为核心价值观,以不懈努力成就更美好和更可持续的世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就是成为“积极活跃的投资者与股东”。

 

 

作为全面投资分析的一部分,在进行传统财务分析的同时,淡马锡也会利用相关数据来源和工具,对环境、社会和治理进行严谨深入分析,并做出决定。

 

 

2

通过信息披露推进ESG管理绩效

目前国内私募股权机构基本都有ESG、负责任投资、绿色投资的相关倡议,但定期发布报告的机构依然较少,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升。机构在首次披露时,可详细阐述自身ESG和负责任投资理念、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相关目标设定等,为公众了解负责任投资实践情况开辟路径。也许实践初期在底层数据和议题侧重点上会存在一定难度,但最重要的是走出第一步,并且持续去做。

3

创新开展环境效益监测

根据商道咨询发布的《大湾区金融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与建议(2021)》调研报告,多数金融机构碳核算数据基础薄弱,难以对投融资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量化、评估项目碳数据。(相关阅读:《大湾区金融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与建议(2021)》报告正式发布)因此,机构在做好自身运营节能降碳的同时,还需对被投企业要有一定的鞭策与动态推进,明确机构对被投企业环境绩效的责任。机构可探索实际投资产生的环境与社会效益测算体系,创新测算框架。针对被投企业开展环境风险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发现其面临环境和气候相关风险较大的短板,协助其在经营中减碳,基于气候压力测试的结果设定相应的减碳目标、时间计划和具体实施路径。

4

优化提升信息披露颗粒度

 

私募股权行业机构相较于银行业、保险业较晚建立系统的数据收集体系和管理体系,多数机构多以披露原则性规范和基础数据(如温室气体排放、能耗等总量数据)为主,辅以负责任投资案例,而缺乏绿色投融资活动环境效益、双碳目标等量化数据的支撑。机构需建立健全ESG数据管理体系,提高信息披露的数据颗粒度要求,可对标监管机构、评级机构、国内外权威标准等要求设定考核指标与考量维度,明确ESG指标的定义和披露范围,并明确各层级数据的责任人,精准披露ESG相关量化数据。

 

未来,市场与监管将扩大金融机构ESG信息披露要求的广度与深度。私募股权的ESG信息披露仍处于上升期,还需逐步建立或完善自身的ESG管理体系、投资政策与策略以及指标管理与考核体系。私募股权机构应持续将ESG治理和理念从顶层设计贯彻至执行工作,穿透至底层,为具有环境和社会效益的被投企业赋能,以金融力量助力可持续发展。

 

张智  商道咨询合伙人

邮箱:zhangzhi@syntao.com

电话:+86 139 2226 3767

 

李嘉  商道咨询咨询顾问

邮箱:lijia@syntao.com

电话:+86 185 8884 6576

 

END

供稿:李嘉 詹杰茗
编辑:张瑞环
审核:张智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2023年7月10日 18:30
浏览量:0
收藏